今年35歲的呂小姐,於24歲時結婚,因工作常日夜作息顛倒,平時雖沒有刻意避孕,卻一直沒能成功懷孕。2年前夫妻先至婦產科檢查,發現輸卵管有阻塞導致受孕困難,且接受2次人工受孕都沒有成功,之後選擇做試管嬰兒,經歷打針、取卵、植入等療程,即檢測出胚胎著床的好消息,並順利產下一名健康女寶寶。2年後,喜愛小朋友的呂小姐與丈夫二人再次透過試管嬰兒順利懷上雙牙周病治療方式胞胎,生下2名男寶寶。
替該呂小姐診治的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樹基表示,常見的不孕症療程可分為人工受孕與試管嬰兒。只要患者有一條輸卵管是暢通的,兩種方式都可作為治療的選項。兩者相比,人工受孕費用較便宜,療程時間短,但成功率較低;而試管嬰兒較昂貴,療程時間長,但受孕成功機率較高。
陳樹基指出,現代人的晚婚趨勢,對女性影響尤其明顯,因卵巢功能通常於35歲後走下坡,卵子品質也相對下降,因此建議若人工受孕多次未果或35歲後欲求子的女性,均可選擇試管嬰兒療程,來縮短等待時間,提升成功機率。
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醫師黎惠波說,隨著生殖醫學不停演進,筆型皮下注射以及長效型排卵針劑的出現,有助於患者減少注射痛苦與次數;胚胎冷凍技術的進步,則大幅降低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也能避免反覆用藥、節省費用;胚胎著床前基因篩檢技術(PGS/PGD),則能避免遺傳性疾病,提高活產率,也減少患者因反覆著床失敗及流產產生的挫折感。
如何治療牙周病?如果您的牙周病還處於早期齒齦炎階段,經過徹底的專業潔牙之後即可治癒。如果已超過齒齦炎階段而發展為牙周炎,則需採取被稱為“深層清潔”或“根部平整術”的治療方法,該方法是對牙齒的根部表面進行清潔和平整處理,清除齦線以下的牙結石和細菌沈積,使牙齦在其四周癒合。根據牙周病的嚴重程度,治療需分數次完成。在牙周炎的期階段,牙齒與齒齦之間已形成空洞,此時可以需要進行手術,牙醫才能對牙齒根部進行徹底清潔,消除空洞。如果周圍牙齦不時,可施行牙齦嫁接手術。在牙周病的某些病例中,當牙齦和骨骼已部分被破壞時,可通過一些外科辦法幫助這些組織再生。牙周病的藥物治療目前也有了新進。局部使用抗菌或抗生素藥物,以及服用控制身體對致病細菌的反應的藥物,可減緩牙周病的進展速度。
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李世明說明,一般生育年齡女性自然受孕率為10%,而試管嬰兒技術僅能將受孕率提升至40%。然而過往試管嬰兒面臨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子宮內膜過薄造成著床率低,就像好的種子要在肥沃的土壤中才能發芽茁壯,胚胎也需要良好的子宮內膜搭配,才能提升著床率,因此近年來生殖醫學界不斷研究各種新的治療技術來提高試管嬰兒著床率。臨床一般會使用新型排卵藥,補充黃體素、雌激素等賀爾蒙、高劑量維他命E、血管擴張劑等來改善子宮內膜的厚度,但胚胎成功著床率仍有限。
李世明提到,目前新的臨床嘗試帶來新的希望,例如新實活動假牙驗有成的白血球增生劑(GCSF)、自體幹細胞治療、PRP生長因子注射等,未來都可望成為重建子宮內膜,幫助不孕症患者提高牙周病治療受孕機率的治療新趨勢。
「牙肉美容」術後可能會發生包含疼痛、出血、瘀血、腫脹、感染..等一般手術之併發症,術後如有腫脹,通常於第三天為最大值,之後會漸漸消退,術後務必配合醫囑,降低術後不適感。此外,因療程術式各有不同,牙齦萎縮的程度和範圍也因人而異,建議術前請專業醫師評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達到理想效果。「牙肉美容」不僅能讓患者重回牙周健康及美麗外觀,更能提升自信與舒適感,同時也能預防牙齦萎縮、骨頭喪失、保護牙根及牙齦,避免蛀牙及降低牙根敏感、牙周病。有了正確的診斷與完善治療計畫,重拾亮麗貝齒的笑容。